今年以來
龍川縣全速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以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為抓手
大力推進鄉村連片示范帶建設
通過串點連線成面
一幅幅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在繪就
在高質量推動鄉村振興工作中
龍川縣黎咀鎮
契合“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
結合全鎮交通地理優勢和豐富的資源
大力推進鄉村連片示范帶建設
讓美麗宜居鄉村畫卷漸次鋪開
01
打造鄉村旅游新名片
黎咀鎮位于東江上游,龍川縣中北部,距離縣城48公里,境內有國道G238和洋線、黎楓(縣道X179線)、黎黃公路貫穿。驅車從河惠莞高速龍母出口下高速后,僅需要10分鐘車程便可抵達黎咀鎮中心。
一座木質構造、蜿蜒精致的景觀橋架在空曠的農田中央,獨自憑欄望,自有一番風情,這是記者在黎咀鎮龍潭村見到的一幅畫面。龍潭村以鄉村連片示范帶建設為契機,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全力打造鄉村農旅研學產業基地,建設景觀花海、景觀田和休閑民宿等,一張鄉村旅游景點規劃藍圖正在建設中成為現實。
龍潭村的鄉村農旅研學產業基地是黎咀鎮建設鄉村連片示范帶的其中一個項目。據了解,該鎮鄉村連片示范帶建設涉及三個村,分別為石東村、龍潭村和皮潭村,其中黎咀鎮皮潭村以發展鄉村旅游為抓手,通過打造沿江碧道、特色民宿等,盤活鄉村旅游資源,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注入新活力。
如今,獨具當地鄉間特色的鄉間民宿成為皮潭村鄉村旅游景點的一大亮點,不少游客慕名前來“打卡”。黎咀鎮皮潭村黨支部書記丁偉華介紹,該村以鄉村連片示范帶建設為契機,打造特色鄉間民宿,發展鄉村旅游。第一期民宿建設客房7間,投資約100萬元;第二期民宿建設客房10間,面積約1000平方米,其中包括農莊等配套設施,總投資約600萬元。
02
串聯生態旅游資源
賦能連片示范建設
除了發展鄉村旅游外,在“四好農村路”的帶動下,黎咀鎮以“農業+”串聯沿江旅游公路帶,打造以“生態畫廊文化”為主題的休閑美麗鄉村公路示范帶。高質量推進萬里碧道建設,對東江沿岸龍潭至梅州公路進行改建,全程10公里,技術等級為山區四級公路,7米寬路基,6米寬瀝青路面,沿途指示標牌、路名牌、村口標識等體現黎咀特色,與沿線風光充分融合。以楓葉為特色主題,以楓樹壩道班為基礎,新建綜合交通服務驛站,結合龍川當地建筑特色,運用現代化設計手法,設計成新時代龍川客家特色交通驛站建筑,可滿足在驛站休息、觀景,有衛生間、公共交通客運站點,具有一定的農產品展銷及基礎性物流快遞點等功能。
過去的偏遠鄉鎮,如今蛻變成一個文明富裕的綠色發展之地。為了推動可持續發展,黎咀鎮把美麗鄉村風貌帶和“四小園”等建設與“四好農村路”建設結合起來,深入開展“潔化、綠化、美化”和“五美”行動,全面消除“臟、亂、差”現象,優化提升路域環境。
以皮潭村為例,該村完成了全村120棟民居樓外立面風貌提升,4公里戶戶通巷道硬底化建設,1.4公里親水步道建設,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皮潭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設有文化服務中心大樓、文化廣場、停車場、綠化等配套設施,其中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大樓內設路長辦公室等,在兼顧文化需求的同時,加強路長巡查工作,為全鎮連片示范建設奠定基礎。
03
路通財通
助推特色產業發展
俗話說,路通財通,農村公路升級改造,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了交通便利。黎咀鎮聚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大力提升農村公路出行條件,暢通農村公路“毛細血管”,降低農產業運輸成本。
據了解,龍潭村創建面積約40畝的“生態荷塘”,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領龍潭村121位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皮潭村發展柑橘產業,面積約100畝,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當地村民增收,為該村11戶有勞動力的村民每年每戶分紅1000元。此外,黎咀鎮還大力發展油茶樹種植,加大油茶樹管理和油茶深加工,擦亮油茶專業鎮品牌,壯大肉牛養殖產業,為鄉村經濟注入強勁動力。
江邊的主題公園、沿江的休閑碧道、獨具特色的旅游小商店……行走在黎咀鎮,如置身于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之中,美不勝收。在采訪中,不少群眾反映,在“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帶動下,全鎮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里處處風景如畫,散發著全新的魅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