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3日市衛健局、市人社局、市市場監管局
上線領導名單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衛健局局長 黃春壘
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 林文泉
市市場監管局 副局長 蒙立新
市衛健局上線提綱
一、醫療質量關乎生命健康安全,是人民群眾熱切關注的事情。請問我市在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力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一是以省人民醫院幫扶市人民醫院、與暨南大學合作共建深河人民醫院為契機,著力培育重點優勢醫學學科,實現醫院綜合治療水平和管理水平跨越式提升;二是全力推動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深河人民醫院創“三甲”醫院工作,通過創建工作有效提升三家公立醫院軟硬件建設,增強醫院綜合實力,尤其是對疑難重癥疾病救治能力;三是大力實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著力提升縣級公立綜合醫院綜合能力,并將基層衛生健康工作融入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加快鎮(街道)、村(社區)兩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四是強化醫德醫風建設,規范醫療機構診療行為,堅決打擊欺詐騙保違法犯罪行為,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和健康權益。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開展“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年”活動,以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為抓手,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醫院落實的工作機制,繼續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健全醫療服務體系,為全市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更高質量的衛生健康服務。
二、省人民醫院已派駐第二批專家團隊進駐河源市人民醫院,能為市人民醫院在醫療、科研、教學等方面的管理和技術提供支持,對提升河源醫療服務水平幫助大嗎?
答:自去年9月省人民醫院第一批專家進駐市人民醫院以來,已新開展技術項目100多項,在心血管、外科、婦科、腫瘤科等已順利開展多例疑難、危重患者的診治,原來一些無法明確的診斷、拿不下來的手術,現在都一一被攻克,并逐漸實現在本地就能常態化診斷和治療,有效減少了患者異地求醫的不便,使得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與省級高水平醫院同質化的醫療衛生服務。今年5月,省人民醫院第二批專家共18人進駐市人民醫院,并迅速融入工作。
省人民醫院專家團隊將緊跟全省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體系的發展思路,通過構建區域重癥救治體系、加強重點??颇芰ㄔO、發展推廣先進適宜醫療技術、培養引進高水平醫學人才、建設高水平區域科研平臺和提升信息化支撐等建設舉措,借助省醫提供的醫教研管多維平臺,全面提升市人民醫院乃至整個河源市的醫療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另外,市人民醫院今年已成功獲批成為廣東醫科大學的研究生培養點,現任市人民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何鵬程,婦產科陳觀娣主任成為首批研究生導師,這對于河源本地醫學教育是一重大突破。
接下來,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下達的幫扶計劃任務,不斷鞏固、深化取得的成果,充分發揮省人民醫院專家和學科帶頭人作用,不斷提升市人民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尤其是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實實在在解決河源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加快推進河源建成粵東西北地區一流水平、粵東北區域醫療中心。
市人社局上線提綱
一、今年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支持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答:高校畢業生是黨和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大學生就業創業關系著億萬家庭福祉,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特別是今年,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1076萬人,其中我市約2萬高校畢業生。今年我市繼續將把促進就業創業工作,作為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務之一,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創業。目前我市主要政策措施有如下幾方面:
一是擴寬基層就業渠道。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各類基層服務計劃,進一步為高校畢業生挖掘基層就業機會,引導高校畢業生更多向基層流動,服務基層。如,實施“三支一扶”計劃,招募高校畢業生250人;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提供552個就業崗位;百名博(碩)黨政儲備人才引育工程提供37個崗位;開發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崗位招募高校畢業生53人等。
二是加大國有企業及機關事業單招錄(聘)力度。引導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推動國有企業招聘崗位分配向應屆高校畢業生特別是困難高校畢業生傾斜。穩定機關事業單位招錄招聘高校畢業生規模,選調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組織開展事業單位集中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工作。
三是拓展市場就業供需匹配。舉辦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運用“直播帶崗”“隔空送崗視頻面試”等有效模式,促進畢業生與招聘崗位便捷、精準對接。同時,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對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按規定落實相關補貼政策。
四是加強就業指導與服務。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按政策落實社保補貼、基層就業補貼、求職創業補貼等7類就業補貼,一次性創業資助、創業租金補貼、創業培訓等6類創業補貼,以及貸款額度最高5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提供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如,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提供就業見習崗位、兜底幫扶困難高校畢業生、保障畢業生就業簽約權益、加強企業招用工監管、人才檔案托管等服務。同時,將堅決防止和糾正性別、年齡、學歷等就業歧視,依法打擊“黑職介”、虛假招聘、售賣簡歷等違法犯罪活動,大力治理付費實習、濫用試用期、拖欠試用期工資等違規行為,確保不發生觸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
二、面對就業壓力有所加大,我市將采取哪些舉措來穩就業?
答:就業是民生之本,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將穩就業、保就業擺在“六穩”“六?!敝?。今年以來,在全市的共同努力下,就業形勢總體保持基本穩定,主要就業指標均完成節點目標,職工參保人數穩步增長,應屆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同比有所增長。我們主要采取了四方面措施:一是穩市場主體穩崗位。推出“降、緩、返、補”政策組合拳,延續實施失業、工傷保險階段性降費政策,允許特困行業階段性緩繳三項社會保險費,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標準,加力落實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等政策,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助力企業穩崗擴崗。截至6月底,我市共受理上述行業490家企業緩繳申請,共為490家企業5605名職工緩繳工傷保險費共計39751元,切實為企業減輕了用工負擔。全市發放6029家企業補貼資金1569.81萬元,惠及職工10.25萬人。二是保重點群體保就業。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對高校畢業生,著力擴大就業渠道,著力提供不斷線服務,著力強化困難幫扶。對農民工,重點加強勞務協作和信息對接,加強勞務品牌建設,拓寬外出務工和就地就近就業渠道,促進就業增收。三是大力推進公益性崗位開發工作。為更好地幫助貧困勞動力就業,我市出臺了《關于做好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工作的通知》,重點組織開發了一批鄉村道路養護、園林維護、山林看護、治安巡邏、環衛保潔等公共服務性崗位,給予優先安置貧困戶勞動力和就業困難勞動力就業。今年以來,全市開發公益性崗位166個,其中,安排原建檔立卡脫貧人口103人,安排監測對象或就業困難人員63人。四是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在市區大同路建立“粵菜師傅”一條街,該項目已于6月初建成,正處于試運營階段。預計往后每年可自銷本地農產品產值5000萬元以上,帶動旅游消費1.2億元以上,帶動就業創業6000人次以上。持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人才評價認定工作,不斷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擴大高技能人才規模逐。截至6月底,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備案人數850人,培養等級為三級技能;開展“粵菜師傅”培訓2256人,帶動就業創業2350人次,獲得證書1642人;開展“南粵家政”技能培訓7117人次。
市市場監管局上線提綱
一、目前,我市進入流感高發期,市民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需要到藥店購藥,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式下,市民進店購藥需要注意什么?
答:目前,我市乃至整個南方地區都進入了流感高發期,市民朋友在出現流感癥狀后,會選擇到藥店購買藥品來減輕癥狀,那么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式下,我們進藥店需要注意什么呢?根據最新發布的《廣東省零售藥店哨點監測工作規范指引(2022年第二版)》要求,在常態化防控期間,市民朋友進店購藥前需要全程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體溫和健康碼正常者方可進入,購買《疫情期間需實名登記報告藥品目錄》藥品,如奧司他韋、美林等感冒退熱藥,無需提供身份信息。在出現本土疫情后,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區劃定及管控方案,出現本區疫情轄區內的零售藥店進行分級管控。中、高風險區域內零售藥店應當暫停銷售《疫情期間需實名登記報告藥品目錄》藥品,直至結束風險管理;如病情需要必須服用《疫情期間需實名登記報告藥品目錄》藥品,請按照屬地防控指揮辦的規范要求用藥或者指引前往醫療機構就診。低風險區域內,市民朋友進店購藥除了要全程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購買《疫情期間需實名登記報告藥品目錄》藥品的,要配合藥店工作人員做好問詢登記以及姓名、身份證號碼、聯系電話、住址、旅居史、癥狀等核實工作,藥店工作人員在廣東智慧藥監系統錄入信息審核沒問題后,方可購藥品。